邬贺铨:提升算力发展水平,促进算力转化为更大生产力
算力既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也是承载数据和运算运行的平台,更是数字经济时代计算、存储、网络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成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受访时表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算力及其产业正迅速发展。下一步要提升全国算力网络的协同发展水平,让东部地区的数据更方便地传输到中西部数据中心进行运算存储,促进算力转化为更大生产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用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超过450个,智算中心超过20个。在全球算力分布中,中国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其中,中国基础算力、智能算力占全球的比例分别为27%和26%。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约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
目前我国算力布局日益优化,已基本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核心区域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协同补充的发展格局。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的定位有所不同。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主要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不断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能源和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承接全国范围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个节点主要服务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定位于进一步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
而要实现算力资源的最优配置,除正在推动建设的"东数西算"工程之外,还要构建算网协同体系,让算力最经济地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
一是算与网的资源协同调度。通常算与网的运营主体不同,而且互不感知对方的需求与能力,需要采用能够提升我国互联网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等技术来感知客户需求并优化对算力节点的选择;
二是各数据中心间协同。包括同一数据中心内主备的配置和异地灾备,数据中心间的光纤传输容量及双路由的合理规划等;
三是跨行政区域的算力协同。如东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如何配对协同等;
四是在管理上,地方政府加强包括土地、公用能源、电力设备等"源网荷储"的优化协同;
五是能源布局与算力布局的协同。在满足东部算力需求的同时带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和产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