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作为最为复杂、跨技术领域最多的关键基础软件,在数字经济时代其战略性、基础性的地位愈发凸显,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其产业规模潜力巨大。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将达到798亿美元。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88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3.4%。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颁布,提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国家也陆续印发不同领域的"十四五"规划。中国信通院数据库应用创新实验室梳理了20余份"十四五"系列规划,其中提及数据库的相关政策共计20份,覆盖信息技术、金融科技、交通物流、农业农村对外贸易、公共服务、智能制造等领域。为各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数据库应用创新提出政策指导,共筑"十四五"数据库产业发展新格局。

中央规划

纲要指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信息技术领域

规划指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集成电路、基础软件、装备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短板取得重大突破。提高重点软件研发水平。面向关键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加强重点软件的开发。加快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规划指出,加快数据"大体量"汇聚。支持企业通过升级信息系统、部署物联感知设备等方式,推动研发、生产、经营、服务等全环节数据的采集。开展国家数据资源调查,绘制国家数据资源图谱。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和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数据库,推动工业数据全面汇聚。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聚力攻坚基础软件。完善桌面、服务器、移动终端、车载等操作系统产品及配套工具集,推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安全软件及各类应用的集成、适配、优化。加速分布式数据库、混合事务分析处理数据库、共享内存数据库集群等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

突破全内存高速数据引擎、高可靠数据存储引擎、分布式数据处理与任务调度架构、大规模并行图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推动高性能数据库在金融、电信、能源等重点行业关键业务系统应用。突破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核心技术,加快相关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建设移动互联网服务质量和个人信息保护检测平台,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形成平台自动化检测能力,汇集多源数据,形成数据监测和管理能力。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建立工业领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平台,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共治,构建资源能源和污染物公共数据库,提升资源能源管理水平。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推动数据技术产品、应用范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协同创新;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政务民生领域

规划指出,建立覆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据库,形成动态调整入库机制。加强对入库企业的跟踪分析,为入库企业提供政策智能推送、管理咨询、商业价值评估等定制化、智能化的服务。

——《"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进一步优化完善民政政务信息系统,提升各级民政全业务综合应用平台支撑能力,构建具有数据获取、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能力为一体的时空大数据平台,以及具有语义识别、人脸识别、画像分析等功能的人工智能平台,提升业务拓展、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

——《"十四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

金融领域

规划指出,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金融等领域加大标准供给,切实提升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水平。

制定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实时监管数据采集、计算、分析中的应用标准,支持提升对市场风险的监测和异常交易行为的识别能力。探索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标准,促进监管模式创新。

——《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意见指出,加快数据库、中间件等通用软件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大规模企业级技术应用。

——《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

交通物流领域

规划指出,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广泛应用。以冷链食品追溯为突破,形成以责任主体为核心的追溯闭环,对跨部门、跨地域的全链条追溯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信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研发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GIS)、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智能选线技术,实现多方案自动生成和多维度智能评价。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铁路技术装备、工程建造、运输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强智能铁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推进大数据协同共享,促进铁路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提升铁路智能化水平。

——《"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

规划指出,推动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在部、省两级有效汇聚整合,推动形成质量高、覆盖广、体系全的交通运输核心数据库。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健全行业数据安全保护制度,加强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加强数据容灾备份体系建设。

——《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健全应急物流运转保障机制,引导建立应急物流大数据平台,推动与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完善信息采集、动态监测、数据分析、风险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重点加强对物流大面积中断风险的研究评估,提高应急物流组织能力。

——《"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

工业制造领域

规划指出,建立工业领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平台,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共治,构建资源能源和污染物公共数据库,提升资源能源管理水平。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载体,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气象领域

规划指出,深化气候变化机理、检测归因、数值模式与影响评估研究,建成气候变化数据库。研制种类丰富、高质量、高时空密度、长时序、持续更新的气象数据产品。推动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智能升级。

——《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

知识产权领域

规划指出:(1)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区域发展差异,协调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区域协同工作机制,鼓励并推动地方共建共享差异化、特色化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助推区域创新发展。(2)加强知识产权数据的挖掘分析利用,以应用为导向建设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决策支持。(3)提升数据容灾备份能力,实现分级备份,完善系统容灾,提高信息系统与应用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4)加强对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防护,确保其技术、产品、服务和供应链安全。(5)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围绕知识产权密集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重点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多种类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并向全国推广应用。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

规划指出,组织开展软件兼容性测试,以制度建设、软件采购、使用管理、日常检查、年度报告和考核评议为基础,以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为重点,探索建立软件正版化工作大数据中心和正版软件防伪溯源平台。

——《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

农业农村领域

规划指出:(1)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基因挖掘,构建种质资源DNA分子指纹图谱库、特征库和种质资源数据库。(2)围绕农作物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特色农产品农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指标开展常态化监测,优化监测参数和品种,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库。(3)构建适用于农业领域的非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农业数据仓库、农业知识计算引擎、农业可视交互服务引擎等核心技术。建立乡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数据库,构建智慧乡村大数据云平台。(4)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的时空格局、生产制度及演变规律等环境要素开展动态监测,系统收集典型生产区水、土、气、物候、投入品等数据信息,构建环境演变数据库。(5)围绕因气候变化、耕作制度以及投入品等因子产生的农作物病虫草鼠、畜禽与水产疫病等方面灾害开展动态监测,系统整理致灾因素、发生情况、灾变适应性等方面数据并构建数据库,深度挖掘要素间关联关系。(6)针对不同品种肥料质量状况和不同规模农户主要农作物肥料施用情况,建立肥料质量长期固定监测点和农户施肥长期固定监测点,开展动态监测,建立我国主要肥料品种质量状况数据库和主要农作物施肥情况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