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普及,个人信息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网警如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让我们一起探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2025年初,甘肃武威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涉及9人的儿童摄影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起案件揭露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贩卖-利用”产业链,其中涉及的非法获取和贩卖个人信息的方式多样,包括利诱工作人员、技术窃取等。为了有效打击此类犯罪,我国已构建了全球最严的侵公犯罪法律体系,2024年《刑法修正案》更是将侵公犯罪量刑最高提至15年,形成了“刑事打击+行政处罚+民事追偿”的三重震慑。同时,公安机关不断加强行业监管,推动重点行业建立数据“熔断机制”,并对违规企业实施“一案双查”。此外,网警还联合国际刑警开展“暗网猎狐”行动,2024年从东南亚遣返23名侵公要犯,冻结境外账户1200个,有力地遏制了跨境黑产。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