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鲨(鼠鲨目巨口鲨属动物)一般指巨口鲨(巨口鲨科巨口鲨属动物)。

巨口鲨(学名:Megachasma pelagios):全世界计1属1种。体长4-5.5米,体重最重可达1吨(1215千克)。头大嘴大,细牙成须状,和姥鲨科及鲸鲨科的鲨鱼一样,以过滤浮游生物为食物;口附近有发光器,可能用来吸引猎物。尾长,但和长尾鲨科不同,上半叶上翘得较不明显。体色呈棕黑色,腹部偏白色。有别于鼠鲨目的其他种类,巨口鲨的吻部较圆润且不明显。

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栖息深度约5至1000米之间,以深海居多,故很少被捕获。巨口鲨在1976年被美国海军第一次发现,从那之后,只出现过60次,可谓十分罕见。

形态特征

巨口鲨体长4-5米,体重800千克。体延长而呈圆柱形,稍侧扁,但粗壮。头很长,约略等於躯干长。吻颇短,平扁而圆广。眼中大。口非常大,端位,口角延伸至眼後;牙细成须状,齿小,锥状,两颌各具逾100列以上。以过滤浮游生物觅食,鳃孔後两孔位於胸鳍基部之上方;具指状鳃耙。背鳍低而小,第二背鳍尤甚;臀鳍极小;胸鳍大型,狭长;尾鳍帚形。尾柄侧扁而无侧脊,但具上下凹槽。脊椎总数为125。

巨口鲨最独特的相貌正如其名所示,也就是它那巨大且又怪形怪状的嘴巴,嘴大,张开嘴宽约1.5米。尾长,但和长尾鲨科不同,上半叶上翘的不厉害。

栖息环境

栖息大洋、深海、近海沿岸。罕见之大洋洄游的滤食性鲨鱼,栖息深度可能介於5-1000米之间。

生活习性

巨口鲨属于非常罕见鱼种。生性不活跃,可能更甚於象鲨与鲸鲨等之鲨类。主要以滤食浮游动物为生,例如磷虾,桡脚类的动物与水母等,也可能捕食小型中层水域之鱼类。其上颌正上方的吻上有一个亮白色的条纹,在摄取食物的行为上可能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

这是一种难以捉摸的鱼,自1976年发现踪迹,无论是误捕或搁,只有17头被记录,其中大部分都是已经死了的标本。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西澳)、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日本、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南下加利福尼亚州)、秘鲁、菲律宾、塞内加尔、南非、斯里兰卡、美国(加州,夏威夷岛)、越南。

繁殖方式

卵胎生,胚胎以卵黄囊及同胎之其他的卵为食。雄性成熟体长约400厘米左右。

种群现状

巨口鲨生活于深海,非常罕见,迄今为止偶然误捕。大多数标本已被博物馆收藏用于海洋渔业研究和利用。来自东南亚捕获的报告显示,对渔业有一些潜在的影响。然而,由于缺乏渔获量数据和生活史的信息,很难判定这个物种受渔获的影响。 2014年根据巨口鲨的尺寸和深度分布预测,它们正受到明显的渔业威胁,面临灭绝的风险升高。有证据表明,巨口鲨在台湾被刺网渔业捕获频繁,而且2015年已经在菲律宾和斯里兰卡屡被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