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人商业化发展速度加快 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虚拟数字人,是人工智能产物,是与人类形象接近的数字化形象,是综合CG、动作捕捉、图形渲染、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技术创造,依赖显示设备存在的虚拟人物。虚拟数字人需要具备形象、感知、表达、互动等能力,并赋予特定的人物身份设定,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 虚拟数字人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硬件供应商、软件提供商、AI服务商等。其中,硬件供应商又包括芯片、光学器件、传感器、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AR/VR)等供应商;软件供应商又包括驱动软件、建模软件、渲染引擎等提供商;AI服务商又包括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服务商;此外还有动作捕捉系统提供商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虚拟数字人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虚拟数字人产业链下游涉及范围广,主要包括影视、传媒、游戏、金融、教育、文旅、医疗、零售等行业。在影视、传媒方面,虚拟偶像极受关注。在我国二次元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情况下,虚拟偶像迅速被推出,洛天依最具代表性。在洛天依火爆拉动下,虚拟数字人类型不断增多,虚拟主播、虚拟员工等不断出现,使得虚拟数字人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虚拟数字人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二次元、3D卡通、3D高写实、真人形象四种,二次元代表洛天依,3D卡通代表度晓晓,3D高写实代表小浦,真人形象代表新小浩、新小萌。 2012年,洛天依形象设计首次公布,是一位虚拟歌手,是我国最早实现盈利的虚拟歌手;2020年,百度基于小度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开发了虚拟助理度晓晓,具有答疑解惑、情感陪伴等能力;2019年底,浦发银行数字员工小浦正式上岗,是一位专属金融助手;新华社与搜狗联合打造的AI合成主播新小浩、新小萌,共同参与了2019年全国两会的新闻播报。 除此之外,我国的虚拟数字人还有清华大学的华智冰、尚美生活的尚小美、万科的崔筱盼、天猫的AYAYI等。2021年,天猫宣布AYAYI成为阿里巴巴首位数字员工,与保时捷、纪梵希等多个国际一线品牌达成商业合作,花西子、OPPO等品牌也纷纷推出虚拟代言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虚拟数字人商业化发展速度正在加快。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我国虚拟数字人产业以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规模合计达到了1100亿元以上,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50亿元左右。我国虚拟数字人市场发展空间大,但优质的虚拟数字人设计、运营成本高,普通企业难以进入布局,随着民众观念转变,非优质虚拟数字人难以得到市场认可,资本投资需谨慎。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