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行经营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新形势下银行安保工作面临转型发展的新要求。随着数字技术、AI和大数据等快速发展以及在智慧安防上的应用,银行安保工作以传承与创新并重,围绕业务发展着力在安保与业务融合上下功夫,加快金融安防数字化建设,推进安防数据分析和建模应用,促进银行安保工作数字化转型,实现智慧风控、质效管理和价值创造的提升。

交通银行安全保卫部副总经理 钱晖

交通银行安全保卫部副总经理 钱晖

新形势下银行安保工作转型发展中的瓶颈

当前针对金融行业的抢劫盗窃等外部侵害案件虽然时有发生,但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金融单位自身安保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单位安全管理漏洞得到了及时发现和整改,使得犯罪分子没有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社会面上不断建立的诸如"天网"系统、"雪亮"工程等手段也对犯罪分子造成了极大震慑,高昂的犯罪成本使得犯罪分子对金融单位避而远之。

因此,从传统意义的安保工作来看,通过多年的努力,金融单位安全保卫工作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本单位安全管理的需求。但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金融单位安全保卫工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一是安防系统对外发挥作用不够显著。作为技术防范系统中枢的联网监控中心,各单位往往重视针对自身业务需求开展建设和使用,对于其他部门,特别是业务部门的使用开放程度还不够,未能将安防系统作为一个开放式、服务型的平台定位进行建设和管理。

二是注重功能应用,忽视流程控制管理。在项目建设或系统开发及使用过程中,对应用结果层面考虑较多,对于应用层面实践中所涉及的数据管理、业务逻辑以及流程控制等方面考虑较少,造成各类安防系统标准及逻辑的不统一,给安防工作标准化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安保数据及系统资源利用不充分。通过多年建设,安保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和系统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往往存在标准不统一、耦合度不强、互通性不够等问题,导致对这些数据及系统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存在困难,难以获取有效信息,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安保服务向业务领域渗透和发展。

金融安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及重点

无论从金融安防工作长远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破除安防工作发展瓶颈,切实提升安保工作地位和价值来看,金融单位安防工作的方向是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即一方面通过将数字处理、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运用到安防工作的各项领域当中,充分提升各项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数据和系统,实现安防系统与业务系统、办公系统的有效融合,通过数据的高效流转和系统的深度耦合增强内部风险控制能力,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树立数字化转型理念。思路决定出路,安防工作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所有从业者,特别是管理决策人员转变观念,打破原有的固化思维理念,培养数字化素养,将工作重心转变到打造安防工作数字化体系上来,积极推进向数字化建设要生产力。这是安防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根本。

二是加快安防数字化建设。安防工作数字化建设在安防设备数字建设基础上,重点在于智能安防设备和系统平台的数字化建设,要对日常工作中所产生或涉及的数据、信息、流程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实现安防工作线上全流程闭环管理,为智能识别、防范前置、算法仓库提供依据。这是安防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三是丰富安防智慧化应用。安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各类场景的智慧化应用,目前主流的安防系统应用还停留在图像的展示回放、报警信息的侦测和处置,对于各类数字信息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安保工作依托智慧化的管理平台,为各类现实场景处置提供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实际价值。这是安防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成效。

四是培养安防数字化人才。安防工作数字化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从未来工作发展需求来看,系统规划、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等专业是安保从业人员急需也是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从人才培养方式来看,可借鉴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在保障一定专业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和不同轮岗交流,不断提升各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这是安防工作数字化转型的保障。

推进金融安防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做法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交通银行安保部紧跟行业发展大势,坚决落实全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和科技创新战略,着力在创造价值、融合业务上下功夫,制定落实安保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即第一年打基础,完成全行安防设备数字化改造;第二年上台阶,建立部署全行性的智能安防管理平台;第三至第五年见成效,开展智慧化应用建设及服务,力争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加强资源保障,完成数字转型基础建设。安防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在于数字化设备及平台建设。为做好此项工作,交行在对全行安防设备及系统进行调研摸排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历时一年完成全行监控、报警等安防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全行安防监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98%以上。在此基础上,交行结合自身特点,历时9个月完成智慧安联系统建设,实现了全行安防设备集中互联和统一管理的安防物联。通过上述两项工作,交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平台已基本成型,具备了开展智慧安防应用建设的前提条件。

二是对接业务系统,开展智慧安防应用建设。安防系统建设必须是高度开放的、具有智慧化应用的信息系统,这是交行对智慧安联系统的目标定位和建设要求。因此,交行在智慧安联系统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系统开发的高度开放性和兼容性,始终坚持数据标准化、流程规范化、服务线上化,先后开展并完成了智慧安联系统与全行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字化办公平台的对接,做到机构编号及名称、时间钟、用户名及密码等众多数据和管理均来自行内业务系统,实现了安防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和安防服务的扩展延伸。在此基础上,交行积极推进系统的智能化应用,充分挖掘和分析各类现实应用场景,对安防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和处理,针对安全管理的现实需求,开发上线了"未佩戴口罩识别告警推送""健康码与门禁权限绑定识别"等功能,为全行疫情防控贡献了"安保力量"。

三是规范评价体系,制定数字安防评价指标。安防工作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在工作评价方面历来是一项比较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传统的安防工作内容大部分仍停留在线下,对工作量和成效的评价还依赖于数据统计、现场检查及材料报送,评价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传统安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面上的数据及材料,深层次的管理成效没有可供参考的依据,评价客观性不强。基于上述情况,交行在完成全行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已正式开展平台使用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包括数据格式标准、业务处理标准、应用开发标准等内容,依托统一的标准,对各单位的工作数据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多维度的计算和分析,实现对各单位安防工作的精准客观评价及考核。

延伸阅读:

  • 数据治理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
  • 云计算,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 IBM:数字赋能,助力四川税务部门数字化"升级"